国务院发布《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发展规划》(河套规划)一周年之际,河套深圳园区3大国际科创机构昨日揭牌。河套规划发布一年来,港深在创科机制对接、要素跨境流动上迈出重要步伐,产学研一体化合作不断推进。发挥河套创新机制优势,加快将香港研发和“广东智造”结合,这是香港识变应变求变的体现,也是香港高质量发展的需求,加快落实河套规划,形成河套区和北部都会区的协同联动,加快发展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创新产业集群,增强香港及整个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动能。
河套深港创新合作区,是国家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部署,具有“一国两制”、“一区两园”优势。河套规划发布一年来,河套深圳园区已落地“双15”税收优惠政策,在内地率先实施区内科研机构跨境调拨科研资金的“科汇通”试点,完成粤港澳大湾区首个以科创企业知识产权为金融标的的深港跨境知识产权证券化项目,出台选题征集制、团队揭榜制等创新机制。目前河套深圳园区已建成13个专业园区、聚集了众多国家科研平台分支机构,十多家中试平台亦在今年6月集中授牌;河套香港园区在今年4月与全球各地9个经济体、约60家企业及科研机构、院校签署合作备忘录等。河套区创新机制对接、要素跨境流动、产学研合作平台建设稳步推进,大湾区高质量前景可期。
河套区是深港创新合作最直接的对接点,香港未来要思考如何进一步落实河套规划要求和空间,加强深港协同创新、打造世界级科研枢纽。
一是落实国家部署、用好“科汇通”等政策,加快促进机制对接、要素流动的创新,打造国际高端人才集聚高地。去年9月启动的河套“科汇通”,是国家金融部门迅速落实国务院河套规划的具体行动,为区内科研机构跨境调拨科研资金提供新路径,试点启动后已有香港部分大学申请将科研资金转往河套,越来越多的科研机构通过“科汇通”拿到了从香港转入的境外科研经费。
河套深圳园区昨揭牌的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河套合作区工作站,将为河套深圳园区外籍科研人员“一站式”办理工作许可、停居留提供方便,是引进国际人才的又一政策创新。河套深圳园区在制度创新、空间建设、产业发展、配套服务等方面不断取得成效,有利港深两地创新要素跨境流动,为进一步深化河套区创科产业协作提供有力支撑。
二是发挥好河套“一国两制”、“一区两园”优势,吸纳重点实验室、创科“独角兽”企业进驻,加快打造产学研一体化合作平台,形成重点创科创业集群。目前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5所高校13个重点科研项目已在河套深圳园区开展工作;今年3月,苹果公司宣布投入超10亿元人民币在河套深圳园区开设新的应用研究实验室;昨日河套深圳园区再有3家国家级机构国际总部揭牌;今年6月,国际产业中试集聚区在河套深圳园区成立,包括香港中大、城大在内的10家中试平台获授牌。河套区已成为香港研发、“广东智造”的最佳结合点,是大湾区发展创科产业集群的最重要基地之一。
出台实施河套规划,是中央对港深创新合作、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明确要求和殷切期待,更是香港打造经济新增长点、培养发展新优势的现实需求。香港要加强与深圳合作,充分发挥河套区“一区两园、一河两岸”的独特优势,汇聚全球创科资源,努力将河套区打造成为政策与制度创新的试验田、世界级的产学研平台以及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中试转化基地,为建设世界一流大湾区注入源源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