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超:河套规划为港深创科发展合作注新动力
【发布时间】2023-08-30 04:27:16      【来源】暂无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昨日表示欢迎中央公布《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发展规划》,“特区政府感谢中央及深圳市人民政府对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发展的大力支持。”他表示,“深圳园区发展规划”的公布,为港深两地在创科发展的合作注入了新动力,推上了新阶梯。“香港特区会继续积极与深圳协同推动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在‘一国两制’下‘一区两园’的优势,包括争取落实促进各项创新要素跨境流动的措施,实现创科深度合作的桥头堡,并让香港充分发挥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独特优势,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除明确支持香港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外,并把深港河套纳入大湾区四个重大合作平台之一。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在深圳河两侧以“一河两岸”、“一区两园”的理念构建,包括约300公顷的深圳园区及87公顷的香港园区。

特区政府与深圳市人民政府在2017年签署《关于港深推进落马洲河套地区共同发展的合作备忘录》,随后在2021年签订了《关于推进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一区两园”建设的合作安排》。两地一直透过河套区港深创新及科技园发展联合专责小组保持紧密联系,就合作区发展交换意见,以及了解两地园区最新建设情况。

两地创科合作已有良好进展

“深圳园区发展规划”提出共30项措施,涵盖深圳园区的发展定位、目标、总体布局、基础设施布局,以及如何协同香港推进国际科技创新等范畴,旨在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创科高质量发展,亦打造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为世界级创新平台,成为带动周边城市创科发展的引擎。

过去数年,港深两地在合作区发展取得良好进展。香港科技园公司已于2022年7月在深圳园区推出“大湾区创科快线”,为香港及内地创科企业提供业务发展支援服务。此外,位处深圳园区的香港科学园深圳分园已逐步开始运作。

与此同时,香港园区港深创新及科技园(港深创科园)第一批次首三座大楼将按原定时间表由2024年年底起陆续落成。为达至创科产业布局发展的目标及加强协同效应,亦参考了内地和海外园区的经验,港深创科园第一期会规划有不同科技产业片区,并将透过招商引资,借助市场力量提速提量,兴建高质量的科研及产业设施。

吸企业人才落户 加速科技产业发展

李家超表示,为全速引领香港实现国际创新科技中心的愿景,特区政府已公布《香港创新科技发展蓝图》,为香港实现国际创科中心愿景的时间表和路线图订下发展方向和重点策略。特区政府会完善创科生态圈,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做好连通内地与世界的桥梁。

他表示,特区政府正聚焦吸引生命健康科技、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以及先进制造与新能源科技等产业的优秀企业和人才落户香港,加速香港科技产业的整体发展。

孙东:落实各项措施 促创新要素跨境流动

香港特区政府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局长孙东昨日对中央公布的“深圳园区发展规划”表示欢迎,他指“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是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下大湾区四个重大合作平台之一,亦是建设香港国际创新科技中心的其中一项重要举措。

孙东表示,特区政府会继续积极与深圳市政府紧密联系,在“一区两园”的基础上,争取落实促进各项创新要素跨境流动的措施,让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发挥“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独特优势,汇聚全球创新资源,与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内地城市珠联璧合,强化产学研创新协同,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

孙东昨日在社交平台发文表示,合作区由深圳园区及香港园区在深圳河和落马洲河套区两侧组成,尽享“一河两岸”、“一区两园”的优势。深圳园区占地300公顷,香港园区“港深创新及科技园”(港深创科园)则占地87公顷。位处深圳河两岸的合作区是衔接深港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体现“一国两制”。

创科园首批三栋大楼 2024年底起落成

其中,香港园区由西至东分两期发展,第一期的总楼面面积预计可达1,000万平方呎,当中会有平房式以至楼高三四十层的办公室及研发大楼、产学研大楼、适合新科技与先进制造的高规格设施等。 为达至创科产业布局发展的目标及加强协同效应,亦参考了内地和海外园区的经验,港深创科园第一期会规划有不同片区,包括生命健康科技区、产学研区、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区、新科技先进制造区,以及人才住宿区,并有访客住所、商业及附属设施等。

港深创科园首批三栋大楼正全速兴建,会于2024年年底起逐步落成,提供包括可支援高规格湿实验室的大楼和设施以及人才公寓。港深创科园第一期馀下用地将透过招商引资,借助市场力量提速提量,兴建高质量的科研及产业设施。港深创科园公司也积极为未来招租招商的工作做好准备。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港深创科园的第一期规划已初步完成。

议员倡“北都区”规划配合合作区布局

(香港文汇报记者 黄书兰、蓝松山、林熹)多位香港立法会议员昨日接受香港文汇报访问时表示,中央今次公布的《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发展规划》正好让大家看到合作区在中央的支持下得到妥善布局,最大程度便利合作区人流、科研资源流动。他们建议特区政府要联同业界朝着规划指导的目标努力,在未来的“北部都会区”整体规划中更好配合合作区布局,进一步实现两地创科深度合作。

建议在港建人工智能超算中心

民建联立法会议员葛珮帆表示,是次规划提到有关信息科技、人工智能等内容体现出中央十分了解香港科技的发展定位和重心,为香港提供了明确的发展路线,令科技创新业界对港深两地协同发展充满信心。她表示,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流动在科技发展中十分重要,建议特区政府定要联同业界朝着规划指导的目标努力,吸引优秀企业、人才和资金参与合作区建设,加快发展。

葛珮帆还认为,香港目前还存在人才短缺问题,建议特区政府可透过在香港建立人工智能超算中心,加强以外访、交流宣传好香港故事,吸引更多内地和海外企业及科技专才来港。

立法会发展事务委员会副主席刘国勋认为,规划就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提供了具体方向,在中央支持下,希望可以为河套地区87公顷的港深创新及科技园增加更多诱因,引入更多龙头企业进驻,支撑“北部都会区”发展。

他指出,要发展好创科产业,交通基建配合是其中一个关键,北环线及古洞站都应全速加快兴建,特别是新田站是重要战略发展位置,需要加快优先兴建,让新田一带做到基建先行,以更好配合推进创科产业及其他发展,创造容量。

立法会议员吴杰庄表示,自己接触过一些内地及海外企业,都对落户将来的合作区感兴趣。而今次“深圳园区发展规划”正好让大家看到合作区在中央的支持下得到妥善布局。他表示,是次规划强调便利人员进出、实施货物分线管理、实现科学研究数据跨境互联互通等,以最大程度便利在合作区设立科研总部的大企业人员、数据流动,致力更好发挥“一区两园”的优势,期望特区政府亦要设法配合有关规划,进一步拟订更多便利合作区人流、科研资源流动及开设业务等具体支援措施。

立法会议员黄锦辉表示,“深圳园区发展规划”正是中央对合作区发展的明确指导,现届特区政府已非常积极促进两地携手发展创科,期望特区政府在未来的“北部都会区”整体规划中更好配合合作区的布局,完善创科生态圈,实现两地创科深度合作,充分发挥香港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独特优势,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

立法会议员尚海龙表示,人才对科创发展非常重要,特区政府必须加强重视人才匹配。近年政府通过“高才通”、科技人才入境计划、优才计划、专才计划等,已为香港引入了一大批人才。然而,许多本地创科企业依然难以寻觅可匹配的人才。他认为,特区政府应积极引导人才和就业职位的匹配,降低“有工无人做、高才揾工难”困境,才能令人才继续留港、贡献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