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会芬在债券通周年论坛上视像致辞时表示,人行将启动“北向互换通”履约抵押品新措施。
债券通“北向通”通车踏入7周年之际,中央再送礼。中国人民银行昨宣布支持境外投资者使用债券通持仓中的在岸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作为“北向互换通”的履约抵押品。新措施将进一步拓展人民币债券作为离岸合格担保品的应用场景,有利于盘活境外机构持有的境内人民币债券,也有利于降低境外机构参与互换通的成本,同时亦有力巩固香港作为全球最大离岸人民币中心及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另有相关新闻见B1版) ◆文:香港文汇报记者 马翠媚 图:香港文汇报记者 曾兴伟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副司长江会芬昨在“债券通周年论坛2024”视像致辞时宣布,人行将启动“北向互换通”履约抵押品新措施,支持境外投资者使用债券通北向债券缴纳互换通保证金业务,有关举措将进一步拓展人民币债券作为离岸合格担保品的应用场景,有利盘活境外机构持有境内人民币债券,降低境外机构参与互换通成本,人行将与香港共同做好筹备,并尽快推动上线。
人行:盘活境外机构持境内人债
这是继今年2月26日香港金管局正式将在岸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纳入人民币流动资金安排的合资格抵押品名单之后,经与中国人民银行商定,以在岸债券作为离岸市场合资格抵押品的又一项新安排。金管局认为新举措有助发挥债券通和互换通之间联动,提升投资者参与互联互通业务活跃度。
江会芬续表示,“香港是全球主要国际金融中心,巩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是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的工作任务,也是人民银行一直以来的重点工作。近年来,香港与内地的联通联动不断为中国金融市场的高水平对外开放注入新的活力和能量。下一阶段,人民银行将继续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持续深化与香港的务实合作,以更大的决心和力度支持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迈向更高能级。以制度型开放为重点,加快推进中国金融市场高质量发展与制度型对外开放,为走好中国特色金融之路,加快建设金融强国贡献力量。”
续完善债券通互换通机制安排
江会芬又透露,人行正积极研究推进债市对外开放,提升跨境投融资便利化水平的完善措施,包括深化拓展境内外金融市场互联互通,继续完善债券通互换通机制安排,稳妥有序推进境内外基础设施托管行之间的联通合作,推动基础设施跨境监管资质互认,为有序推动基础设施走出去跨境提供服务。其次是完善境外投资者流动性管理和风险对冲工具,丰富利率汇率等衍生工具,探索拓展将人民币债券作为离岸合格担保品的机制。第三是降低境外投资者入市投资成本,人行与财政部共同研究,完善面向境外投资者的免税政策安排,进一步完善入市投资流程,为境外投资者提供更加友好便利的投资环境。
金管局:深化两地市场双向联通
同场的金管局总裁余伟文表示,金管局与人行保持紧密合作,进一步深化两地金融市场的双向联通,包括拓宽在岸债券持仓的应用场景,提升在岸债券的吸引力。他特别提到今年2月底开始,金管局向银行提供人民币流动性时,已可接受在岸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作为合资格抵押品,这是首次正式在离岸市场确立在岸债券作为担保品的功能,而自推出以来,至今已有多家在港银行成功利用在岸债券从金管局获取流动性,市场反应积极,故在这基础上,金管局与人行也积极探索进一步扩大在岸债券作为离岸市场抵押品的使用范围,及进一步开放境外机构投资者参与境内债券回购业务。
余伟文透露,金管局最近与人行达成一致意见,支持投资者使用债券通下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作为互换通业务的履约抵押品,让投资者有更多非现金抵押品的选择,一方面可以节约现金占用成本,提升资金使用效率,同时能有效盘活境外投资者的在岸债券持仓,提升其持债意愿。展望未来,金管局将会跟其他金融监管机构一起,继续深化、优化互联互通机制,并进一步完善市场配套,为境外投资者配置人民币资产提供便利,共同推动内地金融市场的高质量双向开放。
债券通开通7年成果撮要
◆2017年推出以来,已成为外资持续流入中国金融市场的重要管道。去年国际投资者投资内地债券的交易总量超过15万亿元人民币,其中约三分之二是通过债券通进行。
◆债券通“北向通”已有超过820家机构投资者参与;每日平均成交额从开通首月的约15亿元人民币,跃升至2024年5月的466亿元人民币,增幅超过30倍。
◆截至今年5月底,已有70多个国家和地区超过1,100家机构进入中国银行间债市,境外机构在中国债市的持债总规模达4.3万亿元人民币,5年年均增速近20%。
◆今年1月至5月,境外机构在银行间市场共达成现券交易8.4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6%。
◆截至今年5月底,互换通日均成交额达200亿元人民币,较2023年5月的约30亿元人民币增加5.67倍。
◆截至今年5月底,“北向互换通”已吸引61家境外机构入市,累计达成4,300多笔交易,名义本金总额约2.2万亿元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