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秋北 工联会会长 立法会议员
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昨日起一连两日在北京举行。回顾历史,古丝绸之路的形成,有其历史的偶然和必然性。汉武帝本来没想到要建立丝绸之路,但当年抗击匈奴,卫青、霍去病从军事上打通了通往西域的道路,继而张骞“凿空”,开通了更多与西域的外交通道。此后历经千余年,历朝历代就这样踏着前人的足迹,开辟商道,形成了丝绸之路这条中西交流通道。
古代中国的强大同时也带动了西域、中东和欧洲各国的发展。今天,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一带一路”倡议赋予古丝绸之路新意义和内涵,绝对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可谓是伟大复兴的战略部署。
“一带一路”10周年 赢得世界广泛认同
经过10年的发展,“一带一路”从零开始,从被西方不看好、唱衰和抹黑,到以美国为首的七国集团大搞被视为美版“一带一路”的“全球基建投资伙伴计划”,以及美国为首的20国集团宣布建设“印度—中东—欧洲经济走廊”,声称要“抗衡”“一带一路”,显示西方按捺不住,也反映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确实做出了成绩,成为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的倡议。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建“一带一路”重大倡议。2014年丝路基金成立,同年发布《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战略规划》。2015年3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推进“一带一路”的全盘工作部署由此定下。2016年1月,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正式成立,成为“一带一路”沿线亚投行成员国相关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主要融资渠道之一。
截至2023年6月,中国已经同152个国家和32个国际组织签署200余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形成超过3,000个涉及互联互通、贸易、投资、金融、社会、海洋、电子商务、科技、民生、人文等领域的合作项目,投资规模近1万亿美元,足见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获全球各国积极响应和欢迎。
按照世界银行的研究报告估计,到2030年,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每年将为全球带来1.6万亿美元的收益。中国发起的这个倡议,致力促进沿线国家经济发展,帮助他们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减贫目标,使相关国家760万人摆脱绝对贫困,3,200万人摆脱中度贫困。高质量的共建“一带一路”发展,是“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也是对世界发展大势和时代进步要求的最佳回应。这也是美国不愿意见到的,就是世界各地的发展中国家正联合起来,参照中国经验和通过与中国合作,自立自强起来,摆脱美国霸权的支配和剥削。这就是共建“一带一路”发展所带来的群体效应,也成为百年不遇的大变局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推进合作共赢新关系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全面提升了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和合作,达致互利共赢的局面。就以哈萨克斯坦为例,10年来与中国成功完成了数十个重要合作项目,全面强化了两国经贸往来和人文交流。中国企业寰泰能源在7年前进入哈萨克斯坦市场,至今成为当地最大的清洁能源供应商之一,累计为当地提供14.1亿千瓦时绿色电力,减少碳排放共计141万吨。截至2022年底,中国企业在哈参建的可再生能源项目总装机容量已超过1,000兆瓦,为哈萨克斯坦的发展注入能源。中国也积极推动两国的设施互通,由中建新疆建工(集团)有限公司建设、即将竣工的“塔尔迪库尔干—卡尔巴套—乌斯季卡缅诺戈尔斯克国家级公路改建项目KM287—325标段”(简称“TKU公路项目”),将成为连接欧洲与中国及其他亚洲国家的国际过境运输走廊,既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项目,也对接哈萨克斯坦“光明之路”新经济政策,目的就是强化中哈与周边国家的互联互通,促进哈萨克斯坦的经济发展。中企在建设期间,优先聘用当地人并传授各类施工技术,帮助当地人脱贫,服务当地社会,改变沿线地区人民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