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观点】林新强:国安法律守护香江由治及兴步伐更稳
【发布时间】2025-06-18 04:08:09      【来源】文汇

      2020年,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下称香港国安法),为香港止暴制乱,结束2019年修例风波造成的混乱局面,起到定海神针的作用。香港国安法公布实施近5年,如今正是总结经验、谋划未来的阶段,以利香港更好地迈向由治及兴。

在香港国安法实施之初,社会曾关注市民会否误堕法网的风险,当时中央及特区政府的官员强调,法例并不影响奉公守法的市民,更不会影响香港司法独立。香港国安法实施近5年来的实践证明,香港国安法只针对极少数确实作出危害国家安全行为的人,司法机构亦持续独立专业地行使司法职能。

根据特区政府最新公布的数字,自香港国安法及《维护国家安全条例》实施后,截至202412月底,香港警务处国家安全处共拘捕316人,当中约六成已被检控,被依据香港国安法定罪判刑的,则有76人,与2019年修例风波期间逾万的被捕人数相比,涉及香港国安法的案件数字明显少得多。

告别动荡 聚焦发展

基本法第85条订明,香港法院“独立进行审判,不受任何干涉”,香港国安法的审判亦不例外。在每一宗涉及香港国安法的案件中,执法人员都作出了详细调查,并经过律政司检控人员的认真审核,认为有无可置疑的定罪证据,才会提出起诉。

法庭对于每一宗案件,亦维持了一贯的高水平审讯,作出裁决后亦颁布判词,详细解释每一名被告的判刑理据,以及被裁定无罪的原因。例如在“35+颠覆政权案”中,被告李予信及刘伟聪两人被法庭裁定为无罪,判词中对此作出了详细解释。

总结过去近5年的经验,香港国安法的实施,非但没有影响到香港市民的日常生活,反而让香港告别动荡不安,一心一意谋发展,专心致志振经济惠民生,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中乘风破浪,在国家发展大局之中力争上游。

时刻警惕风险 提升国安意识

现时香港社会已经回复法治稳定,但近期内外部环境挑战升级,国家安全的风险依然存在,决不能掉以轻心。

内部方面,涉及香港国安法而被判囚的罪犯正陆续刑满出狱,当中大部分人都在法庭聆讯过程中,认识到自己当日对法律的无知,及时认罪而获法庭接纳为减刑理由,对过往的所作所为有真诚悔意。

不过,仍有少数冥顽不灵者,利用网络平台等各种手段,或明或暗地散播“港独”,“软对抗”的风险须进一步消除。

外部方面,有反中乱港的违法之徒潜逃海外,在境外势力的撑腰下,持续抹黑香港。

因此,特区政府、社会各界仍须保持高度警惕,继续用好用足香港国安法,防范、遏止危害国安的反中乱港言行死灰复燃,同时在教育层面多下功夫,引导香港市民充分认识实施香港国安法和《维护国家安全条例》的必要性,提高市民对维护国家安全的意识。

应对社会转变 制定产业法规

从法律界角度而言,特区政府需要更灵活地面对社会转变,精准高效地制定、完善相关法例,筑牢国安法律屏障,更好地保障国家安全,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早前获立法会三读通过的《保护关键基础设施(电脑系统)条例草案》,加强了关键基础设施的电脑系统保安能力,确保社会正常运作;又如通过《稳定币条例草案》,立法规管加密货币方面的发行,既保障了投资者,亦保障了香港的金融稳定、繁荣发展。

国安有保障,亦有利改善民生福祉。在国安港安的良好环境下,特区政府急市民所急,积极为发展拆墙松绑,传统产业持续发展,新产业拓展更大空间,推动香港不断迈步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