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志明:优化通关配套 共建港深口岸经济带
【发布时间】2024-12-27 02:50:31      【来源】文汇报

单志明 全国港澳研究会会员 罗湖区工商联执委

深圳首个离境退税陆路口岸试点日前在文锦渡口岸开始启用,为境外旅客办理离境退税业务提供了一个新选择,部分商品价格较香港更便宜,进一步推动了港深双城的口岸经济带发展。入境处公布今年冬至的出入境数字,34万人经各陆路口岸北上,较去年冬至多10万人次,其中经罗湖北上占最多,有100,454人次;其次是落马洲支线,即福田口岸,有86,819人次。数字反映口岸人流对口岸经济的支持作用。

深圳市“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高水平规划建设深港口岸经济带”,作为推进港深深度合作的其中一项主要政策目标。口岸经济带由东至西涉及盐田、罗湖、福田及南山区,其中罗湖和福田是深圳与香港经贸文旅活动接触最频繁的核心区段。深圳首个离境退税陆路口岸试点在罗湖区文锦渡启用后,罗湖、落马洲/福田等陆路口岸人流持续上升,凸显口岸经济前景广阔。

过去一段时间,位处香港部分的口岸区域,整体发展滞后,基础设施相对薄弱。毗邻深圳的北部都会区建设提出以来,更好支撑了香港口岸经济带的建设。中央今年推动“个人游”扩容增量政策,口岸人流、物流、资金流越来越频繁,经贸活动、消费活动、创新活动推动了口岸经济的加速发展,逐渐形成具规模效应的经济地带,在重点地段率先推动口岸经济,有助港深合作上新台阶和北都区加快发展。

综合目前口岸经济带发展情况,有两个特点:一,在港深边境线上共有7个口岸,其中在罗湖区共有3个口岸(罗湖、文锦渡及莲塘),福田区共有2个(皇岗及福田),罗湖和福田便分布了当中超过三分之二的口岸,是深圳分布口岸密度最高的两个行政区,其中福田的皇岗口岸更将于明年完成重建,实现运转高效的通关查验模式创新;二,罗湖区和福田区的金融服务、商贸产业、消费模式,以及邻近皇岗的新田科技城、河套发展区的创新产业,形成更加多元集聚的经济活动,令北都区和罗湖、福田两区的交流更加紧密,三区连通形成核心中的核心,口岸经济功能更加凸显。

早在2008年,我作为深圳市罗湖区政协委员时,曾提出要把从罗湖口岸到华润集团的万象城之间建立连廊,通过渔民村旁港区管辖的土地,提升罗湖口岸的商业价值,促成罗湖区的连廊经济计划立案。现在,罗湖口岸的地下商场非常热闹,为口岸经济发展提供助力。

未来两地推动口岸经济带发展,应按照港深经济发展形势因势利导,在长约30公里的港深陆路边境线上,率先发展罗湖区、福田落马洲与香港北都区的口岸带作为口岸经济的发展重心,简称“北罗马”口岸经济区,确认经济区的定位和功能,并逐步推动全区口岸24小时通关和“一地两检”,优化口岸通关配套。香港须与深圳加强开展对接工作,以口岸经济带为契机,为粤港澳大湾区探索更多两地制度机制的规则衔接方案和经验,研究细化“北罗马”口岸经济区部署项目,产生更强大的区域经济集聚效应,共同创设大湾区协同合作新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