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港:《河套规划》开启新征程 “白名单”制助加速推进
【发布时间】2023-09-08 05:06:28      【来源】橙新闻

国务院近日印发了《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发展规划》,制定了深圳园区发展的总体要求、总体布局、以及四大方面的主要任务。当中,提出的三大发展定位,包括深港科技创新开放合作先导区、国际先进科技创新规则试验区、以及粤港澳大湾区中试转化集聚区,并制定了2025年和2035年的两阶段发展目标。笔者认为,此次《规划》出台充分彰显中央对河套发展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标志着深港科创合作迈上了新的里程碑,更是为粤港澳大湾区共建国际科创中心注入强劲动力。

《规划》紧紧围绕深港科创合作这一主旋律,高度重视深港科技创新“强强联手”和优势互补。一直以来,深圳在科技创新的优势主要在科创成果的产业化,迄今已成为全国高新科技企业汇聚的城市之一。但深圳较缺乏科研型高校,基础研究是其短板。香港在基础科研、国际化创新人才方面具有优势,一些学科的研究成果处于全球领先。《规划》中指出,要积极主动与香港园区协同发展、优势互补;并加强与香港园区建设时序、重点领域、重大项目的衔接,推动设施互联、服务共享、创新协作。

值得一提的是,在国务院公布河套深圳园区发展的规划方案的当日,香港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局长亦首次对外透露特区政府已初步完成香港园区的首阶段规划蓝图。这一突破性的举动体现了本届特区政府在配合国家发展策略上的积极主动态度,以及两地政府有意加强河套规划的协调和配合。

与此同时,《规划》透过诸多领域的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推动人员、货物、资金、资讯等科研要素在河套一区两园的跨境自由有序流动。比如,探讨实施“白名单”制,分阶段落实人员及货物进出的一线和二线海关监管模式;允许科研资金“过河”,探讨组建跨境双币早期母基金和专业子基金,投资大湾区科创企业。同时,亦在知识产权制度、税收制度、专业资格认证等方面实施具突破性的试点方案,以此展现“特区中的特区”的制度优势,比如允许港企选择适用香港法律解决合同纠纷以及选择香港为仲裁地;对鼓励类产业企业减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对在深圳园区工作的港人,实施与香港完全等同的个人所得税;推行“白名单”制专业资格管理便利化政策,支持港澳专业人士经备案后直接提供专业服务。

随着国务院《规划》的公布实施,笔者希望香港特区政府及创科界能以此为契机,除了深度参与深圳园区的各项建设,亦要加快推动香港园区首阶段规划的尽快落地,在基建设施、招商引资等方面要有紧迫感,以此全面推进香港与深圳以至大湾区其他城市的科创对接和合作,打造成本港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以及加快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重要桥头堡。

作者为立法会议员、全国港澳研究会理事、香港教育大学协理副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