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河套,服务国家和香港的科技战略
方 舟
全国港澳研究会理事
香港一国两制研究中心研究总监
一、河套“一区两园”的形成过程
最初所指的河套其实是作为深港界河深圳河的江心洲,面积87公顷。因为深圳和香港是以深圳河中心线为界划分,而河套这个岛本来是在深圳河中心线的北面,所以最初属于深圳。但后来深港双方在合作解决深圳河污染问题的过程中,对河道进行了裁弯取直,结果就使河套这个江心洲落入深圳河中心线以南的位置,在行政上变成了归属香港的岛屿。
由于历史的变化形成了河套这个特殊区域,所以在回归初期,港深双方都有许多人士提出把这个江心洲作一个特殊用途,包括建成特别展览区或特殊出口加工区等等。但这些想法最终都没有能够实现。
究其原因,虽然当时河套这个小岛明确划入了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管辖范围,但是港深双方对这个岛土地产权归属的认识还不一致。一直到2016年,在当时香港和深圳主要领导的共同推动下,才最终创新性地达成了一个合作方案:在河套对岸北侧的原福田保税区(面积约1.35平方公里),以及皇岗口岸重建之后取消货检区释放的土地,加上福田口岸和周边配套功能区,构成约3平方公里的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方园区。深港双方共同将这个园区定位为创新科技产业园区。
最终,港深合作构建出包括河套江心岛0.87平方公里港方园区与河套北侧3平方公里深方园区在内的“一区两园”格局。港深双方在2017年正式签署了备忘录。
二、河套的战略意义
首先是对国家的意义:现在中央把科技创新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明确提出“科技自立自强”战略。在西方对华实施打压遏制策略的国际环境下,我国先进科技发展面临重大考验。香港作为国际自由港,河套的“一区两园”在“一国两制”制度安排下具有独特优势,特别是在税收、人员货物出入境、法律等软环境方面有着和全国其他高新科技区或科技城相比与众不同的优势,可以作为特殊平台为国家广泛吸纳各种国际资源,尤其是国际人才资源。河套作为特殊的科技产业合作区,承担着服务国家战略的特殊使命。
其次是对香港的意义:第一,河套有利于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行政长官2023年施政报告》指出,北部都会区是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重大节点。北部都会区成败的关键就在能否发展好创新科技产业,而发展产业的关键就在河套,在于能否充分发挥河套以科创为主题的重大合作平台优势。
第二,河套有利于为香港经济培育新动能,落实习主席的四点希望。河套的发展能够壮大香港本地科创产业,改变以往过分依赖金融、地产等行业的经济结构,破除利益固化藩篱,塑造经济发展新引擎,不断增强发展动能。还可以为香港城市发展提供新动力,打破过往经济活动主要集中于港岛南部维港两岸狭长地带的局面,塑造“北创科,南金融”的城市发展新格局。
三、河套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港方园区规划开发模式经历了一个转变过程。最初特区政府想沿用现有的香港科学园“先盖楼,后招租”的传统模式,然而占地面积才22公顷的科学园前后划分了三期多批次,耗时16年才得以完成建设。香港河套园区先前照此模式总共规划了67栋楼,根据现有的第一期规划时间表,园区到2025年前后才能落成三栋楼(其中还包括一栋宿舍楼),直到2027年底再陆续落成5栋楼,即到2027年底只能完成规划67栋楼中8栋楼的建设。
新一届特区政府上任后逐渐改变了思路,对河套园区的开发模式进行调整:除了原先已规划好的8栋楼,其余土地可以由政府根据企业需求直接批出土地。但由于如今河套大部分区域还建有方舱和医院,所以现在的建设进度还和科创企业的发展需求有一定差距。
第二个问题是,深港“一区两园”的互动性不强。发展“一区两园”的目的是希望在这个区域建立一个特殊的科技产业合作区,但现状则是两个园区仍在各自管理。虽然两个园区间有一些合作,比如深方园区邀请了香港科技园公司在其中建设两幢楼(约3.1万平方米)作为香港科学园深圳分园;同时也邀请了一些香港大学在其中设立研究基地。但是整体而言,两个园区之间的互动还未如原来希望的那样实现其作为一个真正特殊合作区的设计理想。两边还是处于各自开发、各自管理的状态。
第三个问题是,目前港方园区周边设施配套严重不足。由于港方河套区地处香港传统观念的边陲,缺乏基建设施及道路接驳,交通不便,供水供电困难。另外,周边也没有配套足够的百货商场、公园、银行等生活性设施。
四、未来河套发展的推进策略
第一,要在深港“一区两园”扎实推进“七通一平”。争取早日实现人员、车辆、货物、资金、信息、数据、生物制品七项互通。其中,
· 人员通:在人员上可以建立完善机构和个人“白名单”制度,让区内工作人士享受便捷跨境。
· 车辆通:允许区内科技企业的车辆利用福田保税区特殊通道往返深港。
· 货物通:在货物管理上可以考虑采取境内关外模式,对香港货品免征关税。
· 资金通:资金方面应该针对性地在创投和科研资金领域出台便利化流动的支持政策。
· 信息通:在信息领域,除固定网络外,探索允许在深方园区内经审核的无线网络终端接入国际互联网。
· 数据通:在数据上要加强跨境数据便利化流动,启动建设国际数据专用通道,探索建设国际通信出入口局等国际信息通信设施。
· 生物制品通:推动药品和生物样本、遗传物质等在“一区两园”内实现便捷的跨境流动。
· “一平”:指深港两园在科技企业所得税和科技人才的个人所得税上拉平一致,实现两个园区的税率一致。
第二,要努力探索深港两园区合作新模式,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是要加强深圳园区与香港园区的规划和产业项目衔接,一体化开展两个园区的“双招双引”工作。鼓励深港双方合作开展产业布局,引进大型龙头企业项目后可以跨园区落地,共享发展机遇。优化建设时序、重点领域、重大项目的衔接,推动双方的设施互联、服务共享、创新协作。
二是由国家统筹布局,协同开展基础前沿和重点产业领域科研攻关,吸引香港优势高效学科、国家级实验室和国家战略布局的大型合作项目在河套“一区两园”共同落地,打造高端人才团队。
三是要建立管理体制协调机制,降低两地由于体制不同产生的额外成本,推动河套在体制机制上成为新时代“一国两制”新实践的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