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区政府目前正制订《文艺创意产业发展蓝图》,并表示会尽快公布。特首李家超提出,《蓝图》涵盖四个发展方向:分别是推动多元及国际化的文化艺术发展、弘扬中华文化、促进中外文化艺术交流、推动产业化发展。这份《蓝图》十分重要,因为它正正就是软实力的体现。建立香港的软实力十分重要,中国近年在国际上竞争力大增,就是因为能够结合科技和文化软实力。
《文艺创意产业发展蓝图》的目标是提升香港的文化软实力,因此需具备长中短期目标。而最重要就是“产业”两个字。2022年香港的文创产业公司约有29890家、约有130770名从业员,产生总值约624亿港元,占香港本地生产总值约2.3%。发展“产业”有三个面向:第一是和大湾区其他城市及内地城市,第二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第三是欧美国家,如何吸引外商企业来港投资文创产业,是《蓝图》的一个目标。
《蓝图》另一个目的是建构产业生态,而建构产业生态需要五大元素:土地资源、人才、调研机制、科技、市场体制。
定期调研提供基础政策
《文艺创意产业发展蓝图》需要有四大核心:
第一是土地。香港目前沿用的土地发展模式都是以住宅、商业和工业这三大类型为主。《蓝图》其中一个目标可以是设立文创产业园,汇聚艺术家,提供创作和展示空间。可鼓励发展商在商场、办公大楼加入文创元素,容许更多类型的发展可能性。政府在土地资源分配上,可将文创产业纳入考虑范围。
第二是人才。培育人才十分重要。自回归以来,香港进行多次的艺术教育研究报告,研究的建议有否被接纳及执行?未来培养艺术人才工作是由文体旅局、教育局,还是劳工及福利局负责?艺术人才有多种类型,文体旅局是否负责专业表演人才?职训局负责艺术科技人才、教育局负责艺术行政营销人才,需要有一个分工、建立一个完善培养专业艺术人才的体系。
内地设有一个完整的专业艺术体系,例如有中央音乐学院、北京电影学院、上海戏剧学院、北京舞蹈学院等不同种类的视艺学院、表演艺术学院。培养艺术专业团队需要平台、需要空间、创造新效能。
目前香港只有演艺学院培养演艺人才,没有一间独立具规模的电影学院。港产片曾经影响全球,启发荷里活导演。港产片累积宝贵制作经验,为什么未有设立一间香港电影学院?中国有北京电影学院、美国有纽约电影学院,香港可循这方向发展。
第三是发展调研机制,建立文化大数据。香港并没有一套完整的文化大数据,现时相关数据主要源自政府的统计数据。建议政府可参考欧盟和其他发展国家,定期进行大型统计,更新文化大数据,为制定文化政策提供基础。
透过文化大数据可了解一个城市的文化空间是否足够,现时香港共有83间公共图书馆、15间博物馆、6间艺术馆、23个表演场地。2023年特区政府制订《十年文化艺术设施发展蓝图》,计划将博物馆增至20间,预计每年参观人次将由500万提高至800万;而表演场地的总座位数将由30000个增至45000个,每年入场人次将由300万提高至450万。
结合科技文旅发展香港IP
第四是科技。现时香港只有邵氏影城提供综合的电影制作设施,包括录影厂、录音室和后期制作等,这是否足够?多一间影城既可引入新的电影制作技术、也可降低后期制作费用。香港也可以建设不同类型的影城,鼓励不同类型的创新,例如参考结合文化旅游与电影拍摄的横店影视城。
另外,香港很多知识产权(IP)可开发,将香港IP结合科技、文旅,也是一个具潜力的发展类型。
发展文创产业需要有一个类比,香港可参考其他地区的文创策略。例如,上海的《关于加快本市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聚焦在影视、演艺、动漫游戏、网络文化、艺术品交易、出版、创意设计、文化装备等八大产业。
《十年文化艺术设施发展蓝图》主要针对公共文化设施提出改造或扩建,硬件提升;而《文艺创意产业发展蓝图》则是提升文化软实力,期望政府早日公布,藉着香港中西文化荟萃和国际化优势,促进文创产业发展、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带动香港经济增长。
全国港澳研究会会员